【國際新聞】史丹福學者為我們解析這次“拜習會”(視頻)

KTSF想聽聽您的意見﹐看完這篇網上報導後﹐請抽空填寫一下本頁最下面的問卷。

【KTSF 傅景竑報導】

眾所矚目的美中元首會晤,在上週於APEC亞太經合會期間,在中半島Woodside的Fioli莊園舉行,,台灣議題也成為會中焦點之一,本台訪問史丹福學者,為我們解析這次“拜習會”。

總統拜登在上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在包括控管芬太尼、恢復軍事溝通、以及人工智能發展達成共識,也重申美中關係將穩定的競爭,並避免誤判及衝突。

拜登說:「美國將繼續與中國激烈競爭,但會負責任地管理這個競爭關係,使其不會陷入衝突或意外衝突。」

而這是否象徵美中關係破冰的起手式呢?

胡佛智庫學者祁凱立說:「我認為這更是(美中)破冰的結果,而不是破冰的開始,我認為拜登政府和習近平政府出於不同的原因,在過去幾個月中試圖在關係中採取較溫和的基調,他們都認為這次會議是值得花時間參與的。」

專精台灣議題的史丹福大學胡佛智庫《台灣在印太地區計劃》主任,Kharis Templeman祁凱立教授認為,上週的拜習會對拜登政府來說是在為美中關係奠定基礎,防止事態失控,以至於激烈衝突的發生,而中方就有自己的經濟考慮。

祁凱立說:「我認為中國經濟的惡化確實削弱了(習)的地位,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因此他希望努力增強對中國的信心,並重新吸引目前逃離中國,並流向其他國家的外資。」

祁凱立認為中方有意於尋求美中關係的回穩,從會議中達成的兩項共識有機可循,也就是美方較在意的芬太尼控管,以及恢復雙邊的軍事溝通。

祁凱立說:「這兩個項目都是拜登政府的優先事項,中方不一定認為雙邊有軍事對話或交流有什麼好處,他們長期戰略的一部份,實際上是讓美國和該地區其他軍事大國
,在中國領海附近飛行和航行時感到不舒服。」

而針對習近平稱為,美中關係中最重要且最敏感的台灣問題,總統拜登在會後記者會上態度較為保守,沒有再度表述要協防台灣,但就表示將遵循長期的一中政策。

祁凱立認為,拜登對於台灣的態度沒有實質的改變,而台美關係也將持續穩定,反而是習近平公開透露沒有2027或2035攻台計劃,讓他比較驚訝。

祁凱立說:「北京和華府目前都處於一種觀望狀態,他們正在等待台灣選舉的結果,我們是否會看到任何一方對台灣的言論或行動出現任何重大轉變,都要等到1月13日之後。」

(Copyright 2023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請抽空填寫下面的問卷。

您喜歡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