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藝術人】多媒體藝術家李美玲(視頻)

KTSF想聽聽您的意見﹐看完這篇網上報導後﹐請抽空填寫一下本頁最下面的問卷。

【KTSF 歐志洲報導】

擔任社工的時候,發現藝術可以對受害人起著積極作用,她說從事藝術創作,也是宇宙給予她的推動,本集的《灣區藝術人》單元,帶大家認識多媒體藝術家李美玲(Summer Lee)。

李美玲說:「我的名字是Summer,李美玲,我是2.5代美籍華裔藝術家,我會以多媒體來形容我的藝術創作。」

李美玲認為,創作出什麼樣的藝術形態,先是要從創作的內容出發,然後決定什麼樣的媒體,是最好的材料,可以是影像、布料、顏料,甚至是自己的身體,從中選出能夠給觀眾最好的視覺體驗。

李美玲透露畢業後,先是當社工,在亞裔女子庇護所工作的時候,因為要幫助的女性說多種不同語言,在分享經歷、互相扶持的時候有局限,庇護所就要求他們透過藝術來道出她們的經歷。

李美玲說:「當我們開始用藝術,來表達這些女性和孩童的經歷的時候,就看得到進展,他們這時候也亮出他們的光芒。」

之前,李美玲也沒有想要當藝術家,尤其要應對自己的華裔背景,要有一份踏實、能賺錢的工作,身邊也沒有任何藝術家來當模範,但申請就讀舊金山美術學院念碩士,和之後申請參展初期都成功。

李美玲說:「我認為這非常簡單,其實不然,但當時卻是感覺宇宙在推動著我,有風吹向我的帆,引導著我,要我知道這是我應該做,並最適合做的事。」

李美玲回想起在美術學院的時候,以為用功唸書就行,但學習過程中發現挑戰傳統,才能做出最好的作品,自己對藝術的多種設想,都必須打破。

李美玲說:「我學習到熱情比自律來得重要,這是用藍曬法,把圖案印在紗布和織物上,我喜歡紗布,因為它能讓大量的光照透,這代表著我們知覺中的面紗,或是一個世界到另外一個世界的一層紗,我用藍曬法印出來的幾面圖案,層疊擺放,這個是我的兒子,還有一隻鳥和一個樹林,我喜愛這個概念,我稱這作品為《進入距離的靠近》,你要是站得越遠,圖像就會更加穩定,這作品質問我們怎樣看得最清楚。」

李美玲認為,藝術家不應該對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做太多的陳述,自己能夠做的,是給觀眾制定一個進來感受的環境,所以反而會談和作品有關的東西,而不一定是作品本身,她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神秘與未知。

李美玲說:「你需要面對恐懼,來保持自己的原創性,正面看著恐懼的時候,就會更加接受未知與不定性,你能夠進入新的空間,當中出現我完全意想不到,突發和美好的東西。」

李美玲回想到,自己第一次個人展覽時,要創作出一個和自己華裔背景有關的作品,要合作人從祖母的遺物中挑一件物品創作,李美玲在不知道這物品的情況下,依據這創作,再做出一件作品,過程後被這物品感動,是祖母放棄中國公民的入籍美國的證書,新作品後來更是被深圳的何香凝美術館買下。」

李美玲說:「每個藝術表演、作品、展覽,我都學習到新的東西,每次都會有非常美麗的,也非常困難的創作,但是你學習到的東西,在下一次做的時候,情況又會不同,就像藝術一樣,每一次都新鮮。」

李美玲認為,一個好的藝術家必須會說「是」,她也喜歡和這些人合作,願意在兩方以外的空間創作,然後要願意實驗,並不要被一個概念或材料定形,這些人對她來說才是活的,並能夠激發她創作更多的作品。

李美玲認不認為,自己是個好的藝術家?

李美玲說:「我不知道,我想距離還很遠,更糟的是我也還有許多疑慮,我才跟我第一位畫家導師談過,我經常有極端的疑慮,因為我是在這個非常開放的空間創作,沒有人會來認定我的作品,但是贊同和反對,也可以一樣令人窒息。」

李美玲也還坦言,藝術事業是非常脆弱的,生活中有很多能夠阻止人們創作的阻力,如孩子、其他人、另外一份工作,甚至是藝術評論人發出的惡評。

李美玲說:「我有一個自己,隨時都可以去的小空間,馬上可以有發掘創造力,或是修復我的創造力的地方,比如說我可以去賞鳥,或是單獨來到工作坊這裡,或是和一個具相同創造理念的朋友傾談。」

可以令李美玲感到沮喪的是,一些人失去對事物感覺美好或好奇,和自己不時會出現的自我懷疑。

但是藝術也帶給她許多生活中的喜悅:「當你認為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的話,就像是觸碰到宇宙的什麼東西,我有時候也說是先輩顯靈,讓你感覺到一種聯繫,像是一道光和一股能量,這是非常叫人上癮的,是一種美,當我們一旦看到,或感覺到這美麗的時候,就要去告訴我們朋友的一股衝動,說自己看到美麗,這種藝術家的衝動,是一隻推動著我的,跟隨著那股好的能力,它就會一直照顧著你。」

(Copyright 2023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請抽空填寫下面的問卷。

您喜歡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