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SF 古琳嘉報導】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對於台灣科技界乃至全球供應鏈會有何影響持續受關注,台灣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曾表示,美台合作關係會持續下去,不受影響,台灣國科會派駐在矽谷的新科官員週四接受本台專訪,談未來在矽谷所要推動的重點工作。
今年8月底到任的駐舊金山台北經文處科技組組長顏宏偉是東海大學教授,化工專業的他,再度借調到台灣國科會外派。
顏宏偉說:「科技組我們最主要就是促進雙邊的科技交流,需要所謂的科技合作,科技不會自己合作,科技不會自己移動,科技必須人帶著移動。」
顏宏偉認為,科技交流應該先交朋友再談合作,他領導的科技組會扮演台灣和矽谷科技界的橋樑,他以共榮關係來定位台灣與矽谷。
顏宏偉說:「台灣科學園區的發展,從80年代的電腦,到90年代的晶片,一直到最近Nvidia開始,我們所謂進入AI年代的時候,台灣也跟著走到AI,所以常常講一個很有趣的是,像是Nvidia,Nvidia幾乎是創造一個人支撐起
整個AI的世代,但是Nvidia的GPU裡面90%的設備,零件全部是從台灣生產製造,這是一個讓台灣跟矽谷一直在往前轉的方法。」
位於Santa ClaraTech Mart大樓內的駐舊金山台北經文處科技組,隸屬於台灣國科會,是台灣在矽谷科技界的官方組織。
1984年12月創立至今,已經即將屆滿四十年,在台積電的帶動下,台灣的半導體業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未來如何與矽谷更進一步交流,也成為該機構重點工作。
顏宏偉說:「台灣對於跟矽谷合作,AI跟晶片這一定是必備的,但是未來還有一件事情是,我也想極力去推動的,就是所謂生技製藥,灣區當然有很多的AI公司、電腦公司,很多的高科技公司,但是也有很多的生技公司,那這一塊可能是過去我們比較沒有注意到的。」
顏宏偉注意到,美國國會討論中的一項策略性法案,生物安全法有可能會被通過,排除中國以外,計畫在亞洲地區找到替代來源,台灣希望也能從中找到機會。
(Copyright 2024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