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專家提出恐龍滅絕新觀點

KTSF想聽聽您的意見﹐看完這篇網上報導後﹐請抽空填寫一下本頁最下面的問卷。

【有線新聞】

恐龍之所以滅絕,原因之一是隕石撞擊,關於這顆隕石的起源,哈佛大學有專家提出新理論,他們認為當年造成大災難的隕石,可能不是一般小行星,而是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

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隕石墜落地球,令當時稱霸大地的恐龍走上滅亡之路。這種說法源於1970年代末,地質學家在墨西哥發現一個隕石坑,年代和恐龍消失的時期脗合。

根據這個「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隕石的直徑可能有數十公里,足以引發全球災害,一般相信是小行星的碎片。但這個說法有瑕疵,隕石坑的地質樣本顯示,隕石的碳含量比較高,成分上屬於「碳質球粒隕石」,即使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有個小行星帶,卻只有十分一的小行星符合這類型。

所以哈佛大學學者提出了一個新觀點,他們認為當年的巨大隕石可能不是小行星,而是彗星。雖然彗星位於更遠的太陽系邊緣,但根據學者計算,如果彗星受木星引力影響,是足以改變軌道奔向太陽,途中再被太陽引力扯碎,令碎片掉到地球。

因為彗星成分和小行星不同,碳質球粒隕石反而是主流,便能解釋地球上大部分隕石坑的地質成分,而且根據學者的計算,彗星碎片撞地球的頻率和地球上隕石坑的時代分布是一致,所以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亦是彗星的碎片。

Copyright 2021 i-CABLE.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請抽空填寫下面的問卷。

您喜歡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