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藝術人】跨學科藝術家榮美立(視頻)

KTSF想聽聽您的意見﹐看完這篇網上報導後﹐請抽空填寫一下本頁最下面的問卷。

【KTSF 歐志洲報導】

青少年時期從香港來到美國,之後從專業平面設計,轉身為跨學科藝術家,本集的《灣區藝術人》單元,帶大家認識榮美立(Rene Yung)。

榮美立說:「我叫榮美立,我在香港出世,14歲從香港來美國住在親戚家中,念了大學,然後在舊金山住,我現在住在這裡是藝術家。」

長期對藝術有興趣的榮美立,她的父母和許多華裔家長一樣,自小要她關注自己的前途。

榮美立說:「你知道華裔家長吧,他們告訴我要實際,但是我一向很難服從,然後上了商業美術課,成為平面設計師,我甚至開了公司,有了自己的創作室16年。」

榮美立透露,設計產品使用說明書,和企業的常年報告書,自己在這方面的路程已經到了盡頭,也從幫助前夫創作藝術中得到滿足,於是投入藝術創作。

榮美立說:「我在Marin縣的一個創作室,成為駐地藝術家,工作室在海邊,我會去那裡做裝置藝術,從地面和牆壁拓片,冥想的用天然材料,主要做出裝置藝術作品。」

榮美立後來使用不同的藝術形態,來創作跨學科藝術,主題也趨向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生活點。

榮美立說:「我對歷史非常感興趣,我想從歷史和地方的交叉點取材,所以我的作品,會從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加上歷史,就成了這個多界面,和多平台的作品出現。」

榮美立一個耗時多年的作品,就是敘述美國早期華裔的故事,在愛達荷州發現早期華裔移民的足跡,被社會和時間因素遺忘,後來繼續探索,發現在Sierra Nevada山腳一帶,早期華裔移民礦工的故事,用了3年,訪問了80多個華裔移民的後代,上演了名為《華裔悄悄話》《Chinese Whispers》的作品,從不同演員口中,道出幾乎被遺忘的故事。

榮美立說:「我要說這些故事,乃因它們尚未為人所說,但這是人們應知的故事,沒有被說出來,也是因為被人們刻意遺忘,所以大家一路來,以為這些華裔來了之後離開,但他們也是有被趕走的。」

用這種非書面方式敘述歷史,榮美立說有賦權感。

榮美立說:「能夠取得社區回饋令人滿意,但也令人心碎,因為觀眾會說這些故事,應該讓人知道,他們不知道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告訴他們,或是這些故事只是在家庭中流傳,但是現在透過一個藝術形態,有趣的讓人們知道。」

除了Sierra山區的華裔礦工,榮美立也還發現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舊金山海灣中的華裔養蝦場,用帆船到訪這些蝦池的舊址。

榮美立說:「一個海上護林員的碩士論文,是造了一條帆船,我知道之後想到,不應該只是去參觀這條帆船,於是我就創造這個項目,地圖中可以看到,我們去了6個可以停船的地方,知道曾經有至少26個養蝦池,有歷史記載到有50個這麼多,但是我們只能去6個。」

榮美立說:「我預見自己會做更多這種抽象的作品,有些還在概念階段,例如揮動我的手臂,象徵抹去過去的一系列作品,”抹去”這個動作,也可以是用東西來遮蓋歷史,一個作品是我看到,香港早前發生的民主示威,我透過地圖記錄,這些示威的發生地點,看來抽象但背後,有它的訊息和原因。」

榮美立說:「我對許願骨感到著迷,先是收集它們,因為這是非常令人好奇的東西,我不知道要如何使用它們,還有雞的身體其他地方我也在吃,然後就想到這些都曾經是一個活生生的動物,我不是動物權益人士,也有吃肉,但是對這些骨頭著迷,一些也是魚的骨頭,我開始用絲線包住這些骨頭,疫情發生的時候,我沒有到工作室去,就坐在這裡包骨頭。」

至於當藝術家的生活問題,榮美立透露,以前的平面設計工作,有一定的收入,讓她在藝術領域起步,而因為自己的裝置藝術作品比較大,也比較難賣出,收入一般來自受委託的公共藝術作品,和不同機構的補助金。

榮美立說:「特別是在美國,全球其他地方也逐漸和這裡一樣,國家不支持其藝術家,所以我想有靈活性,是我能夠生存的方法。」

但是榮美立也認為,當藝術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因為藝術家能夠有做自己的許可,大多數的工作,不一定能夠做自己。

榮美立說:「身為藝術家,你可以有做自己的權利,每天都能夠有對自己誠實的奢侈架構,這是能獲得的一份真實禮物。」

榮美立說:「我認為一個藝術家需要做的,是真正的了解自己,自己需要什麼,能夠創作出最好的藝術作品。」

(Copyright 2023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請抽空填寫下面的問卷。

您喜歡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