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SF 古琳嘉報導】
亞裔在各行各業人才輩出,在灣區也有不少音樂家嶄露頭角,本的亞太裔傳統月專題,為您介紹舊金山歌劇院的大提琴音樂家柯容軒(CelloKoko)。
台灣經典民謠《望春風》,透過大提琴來演繹,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詮釋得格外有韻味。
柯容軒說:「我覺得這首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因為裡面有一些思鄉之情,然後渴望愛情,然後春天來臨這樣子。」
舊金山歌劇院大提琴家柯容軒在台灣出生長大,18歲來美國求學,從小就受到音樂的薰陶,一心鑽研音樂。
柯容軒說:「我就從小八歲開始學大提琴,然後學到18歲之後,我就來美國念書,然後念完就待下來,在這邊工作。」
從小學音樂的柯容軒親切大方,就像個鄰家女孩,表演方式也很接地氣,還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CelloKoko柯柯來了。
分享她的生活和演出的花絮,待人謙遜的她是科班出身的音樂家,來美國已經16年,畢業於曼哈頓音樂學院,後來到知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念碩士,又到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念演奏文憑,曾在Indianapolis交響樂團任職,後來又考上舊金山歌劇院大提琴手一職,搬到舊金山已經一年多了,她談到在台灣和美國學音樂的不同。
柯容軒說:「其實兩邊都很不錯,那時候我的老師,他非常推薦我來美國,因為他以前就是在這邊學習,然後接觸不同的文化,所以我覺得交響樂跟歌劇院都是很大的挑戰,然後也可以藉由這些音樂分享給觀眾,
我覺得也很樂在其中。」
在COVID疫情期間,密閉空間的演出全面停擺,不管是交響樂、歌劇院或芭蕾,全都受到衝擊,Koko柯容軒回想起當時的轉折。
柯容軒說:「在疫情期間,很多樂團都沒有彩排也沒有音樂會,其實因此我創了自己的頻道,叫做cellokoko,所以Koko的名字是這樣子來的,我覺得在疫情期間可以在線上,分享音樂給大家,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疫情結束後,包括舊金山歌劇院在內,所有音樂演出都恢復實體舉辦,柯容軒感覺大家對現場音樂會的熱情,反而比過去更為熱烈。
柯容軒說:「大家也是因為很久沒去聽現場音樂,所以其實澎派跟熱烈度,我覺得是不減反增的,因為大家都太想念現場音樂的那種震撼,所以我覺得聽現場音樂,也是更棒,然後是另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除了在歌劇院的日常演出,柯容軒也會應邀到不同型態的活動場合表演,風格跟古典音樂為主的歌劇院很不同,她也泰然處之。
柯容軒說:「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其實有時候人家可能會覺得,跟古典音樂有一些距離,可是我覺得不管在甚麼場合,聽的甚麼樣的音樂,它都是音樂,所以我覺得音樂可以很多元地表達,跟觀眾近距離地接觸的話,我覺得是非常棒的。」
從八歲學音樂開始,柯容軒追求音樂的路,就一直沒有停過,演奏足跡遍及美國、歐洲和亞洲,也在世界各大知名音樂節表演,希望把對音樂的感動與美好帶給更多的觀眾。
(Copyright 2025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