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SF 周正鈞報導】
六四35周年前夕,六四事件的話題在中國大陸依然是禁忌,曾經是紀念六四事件自由燈塔的香港,在2019年大規模反修例抗議事件後,大規模的六四燭光晚會已經消失,鄒幸彤的好友、「六四舞台」創辦人列明慧,把無法再於香港上演的六四舞台劇《5月35日》移師英國,在倫敦首演6場英文版。
在上個月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國際特赦組織位於英國倫敦的辦公室內,有一班人正在排練舞台劇。
他們緩慢地在房間移動,抵抗著一道無形的力量。
這個場景描繪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鎮壓事件,當時部隊向爭取民主的示威者開火,造成數千人死亡。
這齣舞台劇名為《5月35日》,由英國國際特赦組織和總部位於英國的香港劇團「六四舞台」支持,上週開始在倫敦上演,以紀念鎮壓事件35週年,它講述了一對年邁夫婦,希望能夠悼念在1989年天安門的屠殺中喪生了兒子的故事。
導演Kim Pearce負責鎮壓場景的排練,她表示,參與這個項目,讓她對六四事件有了更深的聯繫。
Pearce說:「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式,將這份關愛、這份愛、這些記憶傳遞給下一代
著名的天安門事件學者何曉清,在觀看了上週的演出後,表現出深刻的情感反應,並在其中一場演出後,參與了演後分享會。
Pearce說:「我原以為沒有什麼能讓我有這樣的反應,情感上、身體上、心理上,我整夜未眠,我感覺自己在重新經歷每一個細節。」
六四事件發生時,她年僅17歲,如今在35週年紀念期間,她穿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之間舉行一系列講座。
香港曾經是自由紀念六四的地方,長達三十年,維園的燭光晚會,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悼念活動,但2019年反修例抗議活動後,如今六四不單在中國大陸,甚至在香港都是禁忌,在港區國安法通過當日,宣佈解散的「香港眾志」前副主席,兼參與《5月35日》擔當合唱演員的鄭家朗表示,參與該劇,既是個人行為,也是政治行為。
鄭家朗說:「我認為我們必須提醒大家,雖然六四大屠殺已經過去35年,但這一切並未結束,這不是一個句號,而只是個逗號,還有許多事情正在繼續發生,包括對我們、對天安門母親、對自由鬥士和支持民主的人的壓迫。」
(Copyright 2024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