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聞】灣區學者分析新加坡航空迫降事件的氣流因素(視頻)

【KTSF 歐志洲的報導】

新加坡航空從倫敦飛往新加坡的航班,週二在南亞上空遇上嚴重氣流,導致一人死亡和百人受傷的事件,航空界專家分析,這類肉眼看不到的氣流因素無法預測,機師在對應方面正確,專家也提示飛機乘客只要是留在座位上,就應該繫上安全帶。

聖荷西州大航空科技學系講師,並有超過三十年飛行經驗的Scott Miller解釋,「晴空氣流」(clear air turbulence),是沒有涉及任何暴雨的氣流,他形容大家看到溪流或海洋,液體在流動的時候,可能撞上實體的障礙,可能捲回液體本身產生的泡沫,大氣層層中的空氣流動就是氣流,可能會有一股空氣高速移動,和另外一股空氣擦撞,產生的氣流就會讓空中的飛機搖晃。

飛機要是遇上氣流,機師應該盡量保持飛行高度,而不要和氣流反抗,最重要的是保持控制着飛機。

Miller表示,機師在這方面的處理正確:「我認為他們做的是正確的,因為飛機能夠在曼谷安全降落,飛機沒有受到更多的破壞,除了在機艙裡面看到東西被拋來拋去之外,機師憑著他們的訓練,妥當的反應,飛機在曼谷安全降落。」

衛星影像可以探測到可以看到,例如暴雨的氣流因素,但是針對這種肉眼看不到因素導致的氣流,一些飛機有軟件,要是遇上氣流,會把資訊傳給其他附近的飛機,避免有氣流的地方,但要是那個地方的飛機比較少,就不會有這方面的資訊。

Miller強調,事件提出的警訊,就是乘客必須系上安全帶,即使他身為機師在座艙的時候,也是一直系上安全帶的。

Miller說:「當你在你座位的時候,不論飛行是如何的順暢,請你一定要系上安全帶,要是出現(突來氣流)的話,這是你能夠避免受傷的最好方法。」

(Copyright 2024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您喜歡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