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SF 傅景竑報導】
上集《出社會必備》帶大家從學生的角度,一起直擊大排長龍的招聘博覽會,本集採訪在場的企業代表,為大家分析招聘博覽會到底有沒有幫助。
上週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體育館外的長長人龍,全是為了場內的求職博覽會,學生們等待45分鐘後入場,進到場內更是要再排隊,與各個企業的代表和招聘官寒暄、遞履歷,要透過短短的交流,留下好的印象,希望這些公司在收到他們的工作申請時,會優先錄用他們。
在場的學生們雖然乖乖排隊,但想必他們的心裡都浮現同個問題,求職博覽會真的有用嗎?
投資研究員Daniel Sung說:「其實真的會有差,我們那天一回去,隔天就有把一些比較印象深刻的人拿出來,稍微討論一下。」
Daniel是一名投資研究員,他在上週代表一間矽谷的資產管理公司,在柏克萊的招聘博覽會上與學生們互動,一一回答他們的問題。
Daniel說:「我們公司最近有在找一些給剛大學畢業的新鮮人的職位,所以我們就去加大柏克萊,想要看一下有沒有適合的人。」
Daniel透露,公司在事先有與他討論目前開放哪些職位,並設立目標,希望尋找對於金融和投資產業有明確興趣的學生。
Daniel說:「我們這次大概開了四個空位,在不同組的空位,但因為公司比較小,所以加起來就四個空位,但其實真的找到好的人的話,我覺得這應該也蠻彈性的。」
而半天的招聘博覽會,到場的學生就有超過六百人,Daniel說,自己就跟至少一百個人講到話,也注意到許多學生們在與公司代表們談話時,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Daniel說:「大家都會覺得,好像應該把自己以前所有做過的事情都講出來,然後這樣子公司會覺得你很厲害才會很喜歡你,但其實就算你沒有做過很多相關的經驗,我覺得也不用太擔心,最主要的是,你要讓這些招聘官,讓我們,讓公司有去的人認識你,因為到時候我們內部在討論的時候,假設你讓我們有印象,你其實就加很多分了。」
Daniel說,自己在與大學生們交談時,觀察的是他們是否充分表達對這個領域的興趣,以及學習新事物的意願,至於學生在過去的經驗,他反而沒有太大的要求及期望。
Daniel說:「我們在看的其實很多並不是你過去的經驗,跟你做了什麼,因為學生的經驗其實真的有限,就算你在學校做了很多社團,或者是拿了很多課,到職場上來講,其實那些你拿到的技能,跟你真的在職場上所需要的能力,還是會有一點差別的。」
Daniel也分享自己當天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才大二,雖然沒有許多相關經驗,但他問了許多有深度的問題,包括投資研究員是如何觀察市場,以及更細的工作項目,讓他感受到這位學生真的是有興趣更了解資產管理,而不是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
但Daniel也坦承,學生在求職博覽會上面對不同規模的企業,是需要不同策略的。
例如他所代表的企業,全體員工不超過30人,就算Daniel本身不是公司的招聘官,在公司會議上如果大力推薦讓他印象深刻的學生,這位學生在申請他們的職缺時,或許就可以直接跳過第一關的面試。
相對的,很多科技業公司派去校園求職博覽會的在職員工,也都不是人事部門專員,雖然他們可以詳細的分享工作細節,但因為公司的規模實在太大,他們的聲音也就較難被聽見,除非學生們主動要求留下他們的LinkedIn或電郵,事後再積極與他們聯絡,並尋求他們的「referral」轉介,才會在申請該公司的工作時產生幫助。
但不管是大公司或小公司,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仍是Z世代要把握求職博覽會上機會的關鍵。
Daniel說:「我覺得蠻鼓勵大家多去求職博覽會,多找人聊天,一樣最主要的是,要表現出你對這個工作、這個產業,或這家公司的興趣。」
(Copyright 2023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