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解析拜登政府美中經貿策略(視頻)

【KTSF 傅景竑報導】

美中關係緊張,拜登政府在兩國的經濟貿易上,從原先的「脫鉤」論,轉為「去風險」策略,但這樣的轉變究竟意涵什麼?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為大家做解析。

聯邦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上個月底訪華時,被問到美國是否在朝著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方向前進,她是這麼說的:「美國並不是在脫鉤,或試圖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美中經濟關係規模龐大、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有利於我們兩國和經濟體,也有利於世界。」

她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晤時,雙方也同意兩國持續的經貿合作,將是維護和平穩定的重要一步。

陳吉寧說:「習近平主席也強調,我們雙邊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也是促進我們雙邊關係的根源。」

而這樣的共識似乎也與拜登政府近期所強調的美中關係「去風險」相符,與特朗普時代的不同。

上星期五在一場沙加緬度的活動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聲稱,不認為拜登政府有貿易政策上的改變,指美方並沒有要經濟脫鉤,全面的脫鉤也更是難以達到,她認為「去風險」只是賦予經貿政策的一個新的名詞。

戴琪說:「我不必認為策略有轉變,我認為這比較是個文字上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脫鉤意味著在世界經濟中做出強硬的切割,我認為拜登政府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可能也是不可取的。」

戴琪也進一步解析這個新的名詞「去風險」的含義。

戴琪說:「「去風險」也就是新出現的用詞,我認為實際上是設法增強在世界經濟的韌力,坦白說,以便於我們開始「降溫」,並努力找出如何共同促進,更強的韌力、更強的永續性,並讓我們在經濟政策上取得更具包容性的成果。」

拜登所任命的這位貿易代表,傳達了當局將與中方在貿易上持續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關係,也以此和緩緊張的外交關係。

但就在上個禮拜,有媒體報導中國已宣布禁止所有政府機構官員在工作中使用iPhone,並把禁令擴大到國營企業,導致蘋果公司股價重挫,兩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

對此,民主黨加州聯邦眾議員Ro Khanna表達強烈不滿。

Ro Khanna說:「我們需要表面這是不可接受的,我們需要關注華為,並確保我們的知識產權不會流向那裡,但最終我們需要重新平衡這經濟關係。」

Ro Khanna是代表灣區矽谷一代的聯邦眾議員,也是國會《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的成員之一,該委員會在過去聽證會中,檢視那些使用新疆強迫勞動力,並涉及人權迫害,以取得經濟優勢的中國企業,還有中國企業透過竊取知識產權、貿易漏洞等不法方式,形成美中不平等的戰略競爭。

Ro Khanna說:「我們必須重新平衡美中經濟關係,需要將生產帶回國內,中國需要發其展服務經濟,美國若能夠恢復生產並重新平衡經濟,我們便能減輕緊張,減少冷戰的機會。」

不論是拜登政府或國會議員都認為,緩解美中緊張情勢的關鍵,是兩國的經濟貿易關係,但頻頻向美國企業提出巨額罰款和突擊檢查的中國當局是否願意配合,恐怕攸關的是中國內政及當權者的判斷。

對此,聯邦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訪華時已經告訴中方,這樣下去中國是「不可以投資的」。

(Copyright 2023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您喜歡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