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SF 傅景竑報導】
來自灣區的華裔等離子物理學家Tammy Ma博士,目前帶領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聚變研究計劃,曾在去年12月發布重大進展,週二受邀出席總統拜登的國情咨文演說,也接受本台記者的採訪。
Tammy Ma博士說:「開發核聚變能源,有潛力為人類在未來提供清潔、無限的能源
這位是來自灣區的等離子物理學家Tammy Ma博士,目前於加州Livermore的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領導慣性核聚變能源計劃,這個團隊在2022年底,在核聚變反應中產生比投入還多的能量,當時就備受全球關注,因為這項創舉向未來乾淨能源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Tammy Ma博士週二受加州聯邦眾議員Zoe Lofgren邀請,參加總統拜登國情咨文演說,也接受本台訪問,解釋這項實驗的基本原理。
Tammy Ma博士說:「核聚變能源實際上是,在仿造太陽的能量,我們試圖在實驗室中生成微型恆星。」
她帶領的團隊在國家點火設施NIF,利用全世界最強大的雷射,192個雷射光束打在一小塊氘和氚的燃料顆粒上,用極高溫融合兩個元素,並釋放能量。
Tammy Ma博士說:「我們去年12月所達成的,是從中取得的能量多於雷射所用的能量。」
12月的實驗中,雷射所用的能量約兩兆焦耳,但產生約三兆焦耳的能量,達到淨能量增加,是歷史上第一次達成這項創舉,也間接證明聚變能源的可行性。
但Tammy Ma博士也指出,距離廣泛使用這項技術產生能源,可能還要好一陣子。
Tammy Ma博士說:「我們仍然需要克服許多挑戰。」
去年12月的核聚變實驗中產出1.5倍的能量,但一個核聚變發電廠,平均將需要多達50至100倍的能量,除此之外,實驗室目前平均一天發射雷射一次,但核聚變發電廠則需要每秒10次。
換句話說,未來的十年內,或甚至更久,需要科技的進步、量產的能力、材料及技術研發等等,但Tammy Ma有信心在Lawrence Livermore與頂尖的人才為此研究做出貢獻。
Tammy Ma博士說:「每天來上班,真的是夢想成真,能夠參與這個龐大的團隊,這也極具挑戰性,但也非常地充實,因為它的願景為人類帶來的益處將是巨大的。」
最後被問到身為亞裔女性在STEM領域的經驗,Tammy Ma博士則慶幸自己在灣區長大,並在一路上接觸多樣的人與機會,藉此也激發出更多創新及新想法。
除此之外,她也看到越來越多科學領域研究都由女性帶領,對此懷有期待並希望更多人加入核聚變能源領域,為全人類研發未來的核子能源。
(Copyright 2023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