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一周年」專題:義工談照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挑戰

【KTSF 萬若全報導】

新冠疫情下,阿茲海默症患者或是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照護,對家人都是極大的挑戰,本集的居家抗疫一周年專題,來聽義工的故事。

「失智的父親會走失,我們在他固定穿的外套,口袋裡放紙條,寫上姓名地址,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父親卻穿著內衣褲,光著腳,在母親上廁所時走出了家門….,父親,曾經為我們撐起一片天,後來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蕭婷玉說:「父親差不多是在2010年診斷出失智症,在那個時候我們周遭幾乎都沒有親人或朋友,有這樣的疾病,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無知的疾病,我們就尋求阿茲海默症協會的幫助,來認識這個疾病。」

蕭婷玉5個兄弟姊妹,分居在東西岸。

蕭婷玉說:「主要的看護者其實是媽媽,當父親生病之後都是媽媽,主要都是媽媽帶著他在照顧他,所以我們以為就是,媽媽一個人照顧就足夠了,其實看護者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所以在一年之後,媽媽就是有點崩潰,也承受不了了,她就開始想要帶爸爸回台灣。」

蕭婷玉的父親從發病到過世大約5年的時間,期間回過台灣,住過療養院,她說跟兄弟姊妹談過,如果能夠重新來過的話,希望能夠多花時間陪伴父親,替母親分憂解勞。

蕭婷玉說:「其實13年和14年,我們東岸的姐弟妹都常常來加州探訪父親,父親也甚至有再去馬里蘭州去待過一段時間,就是大家在一起的時間都非常的快樂,我們其實有時候想想,因為父親他的疾病,讓大家的互動更熱絡更緊密。」

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喘息活動暫停,增加居家照顧者的負擔,住在安養院的病患,由於禁止訪客,許多老人缺乏親情的滋養,病情極速惡化。

蕭婷玉說:「在這段時間非常的不容易,我相信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視訊,一些科技上的設備,來和在療養院的病患,可以跟他們溝通,而且我們也深信愛、情是可以對病人,不能說改善病情,但絕對是可以緩慢他們的病情,這是我們對父親幾次進出醫院,然後出院後可以復原很好,所得到的心得。」

蕭婷玉兩年前退休,擔任阿茲海默症協會全職義工,最大的收穫就是對這個疾病認識,同時也幫助其他家庭,她最大的體會是:「幸福就是你自己,可以正常的老去,幸福就是你摯愛的人,不會忘記你是誰。」

阿滋海默症協會3月27日將舉辦華人阿滋海默症網上論壇,了解阿滋海默症複雜性,探討科學研究的進展,聆聽家人之間如何互相支持,來為家人提供所需的照護與關懷。

(Copyright 2021 KTSF.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您喜歡的新聞